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關于加快推動前沿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培育的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9月17日
關于加快推動前沿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培育的若干措施
為加快前沿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培育,形成若干創新策源能力突出、輻射帶動性強的未來產業集群,將上海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引領地,制定如下措施。
一、聚焦重點發展領域
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方向,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合理規劃、精準培育未來產業。發展壯大細胞與基因治療、腦機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領域,重點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構建產業生態,加速產品工程化、產業化。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導體、硅基光電子、第六代移動通信、類腦智能等領域,重點支持優化產品設計、拓展應用場景、驗證市場價值,加快原型樣機或樣品研究。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變、再生醫學等領域,重點支持技術難題攻關、技術路線收斂,開展產品研發或技術方案可行性驗證。
二、強化關鍵環節支撐
(一)加快前沿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聚焦高風險、高價值的重大科學問題,加快布局實施前沿顛覆性技術專項。建立非共識項目篩選機制,加大對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的支持力度。依托項目經理團隊,支持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全球頂尖科學家、企業家來滬開展前沿顛覆性技術研究。
(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支持項目經理團隊以產品為導向,圍繞重點領域制定培育方案與任務清單,組織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科技創新企業等多方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實施“里程碑”式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和動態優化調整機制。面向重點領域研究布局市級科技重大專項,通過直接補助、資本金注入等方式給予支持。
(三)加速創新成果孵化轉化。支持高質量孵化器建設與運行,按照規定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支持高質量孵化器與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強化專業服務能力,完善功能服務體系,設立概念驗證基金。支持建設概念驗證平臺、中試平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等專業服務平臺機構,按照規定給予最高3000萬元支持。
三、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四)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企業。支持未來產業生態主導型科技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加速投資、孵化未來產業創新主體。聚焦重點發展領域,對創新投入大、行業影響力強、引領效應顯著的生態主導型科技企業按照規定給予專項支持。支持科技創新企業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強技術儲備,按照規定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五)優化科技企業成長生態。構建覆蓋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未來產業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科技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成長性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壯大。對符合條件的“小升規”“規轉強”企業按照規定給予最高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企業加大研發費用投入、擴大研發與生產規模、新技術新產品成果轉化等關鍵環節給予資助。
四、打造產業集群高地
(六)建設未來產業集聚區。根據重點領域產業發展潛力和規模,市、區合力打造產業要素高度集聚、產業互動高效緊密、創新生態完善、基礎設施先進、治理體系完備的重點領域未來產業集聚區。對符合條件的未來產業集聚區建設主體,按照規定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支持重點領域創新主體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學術產業交流和賽事活動。支持科技創新企業或機構舉辦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創業活動、參加或組織參加境外重要展會,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或機構按照規定給予不超過相關費用50%的資金支持。
(七)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以未來產業集聚區建設為核心功能,謀劃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持先導區所在區域聚焦未來產業發展主導方向,研究制定適合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市、區合力在產業基金設立、關鍵技術攻關、重大項目落地、核心人才引育等方面給予支持。支持各區探索獨具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加快引育一批高水平未來產業創新團隊,打造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產出一批有助于形成未來競爭優勢的戰略性科技成果。
五、優化核心要素保障
(八)加快創新產品應用。在政府采購中,依法依規采用強制采購、優先采購、訂購首購、發布需求標準等措施,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產品在多領域規模化應用,推進創新產品應用和迭代升級。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對未來產業的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創新產品按照規定給予不超過合同金額30%、最高2000萬元支持。
(九)強化應用場景牽引。推動各類主體開發開放一批試驗驗證場景、示范應用場景和規?;逃脠鼍埃詧鼍皯瞄_放牽引未來技術迭代升級、未來產品成熟定型和未來產業企業創新發展。依托重大科技任務和重點工程,主動設計謀劃一批高價值未來產業重大應用場景。支持各類創新主體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聯合打造未來產業示范性應用場景,對符合條件的場景建設任務按照規定給予最高800萬元支持。
(十)加強多層次金融支撐。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和引導作用,加快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為支撐的多元投入體系。發揮未來產業基金引導作用,采用“直接投資+子基金投資”模式,構建符合前沿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投資孵化生態,聯動項目經理團隊優化投資布局和資源配置。持續優化融資上市、保費補貼、貸款貼息等金融財稅支持政策,加強面向未來產業創新型企業培育的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支持,支持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
(十一)完善人才引育保障激勵。引育多層次人才團隊,打造科學家、創業者、投資人的“開放式創新社區”“創業者聯盟”,形成多層次交流網絡。支持青年科學家研究成果孵化轉化,聯合國內外機構推動人才跨境交流,提升創新能力。支持未來產業優質企業納入上海市人才引進重點機構。對未來產業重點領域核心研發人員,按照規定給予最高50萬元支持。
(十二)鼓勵全球創新合作。支持設立重點領域未來產業國際創新聯盟,主動參與國際治理規則和國際標準制定。支持研究制定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國際標準、知識產權等項目,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按照規定給予最高200萬元支持。支持本土企業、研究機構、孵化器等深度參與全球未來產業分工。支持跨國公司、國外機構等在滬設立前沿技術創新中心。
六、構建動態培育體系
(十三)建立動態甄別評估調整機制。依托科技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和重點領域專家組,定期預測、研判未來產業重點方向,常態化提供戰略咨詢建議。動態掃描全球前沿科技進展,持續監測和評估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識別甄選未來產業發展重點,比選尋優技術路線,及時調整優化戰略布局。
(十四)建立“四位一體”培育機制。構建項目經理團隊主責、重點任務清單突破、未來產業基金賦能、未來產業集聚區支撐的“四位一體”未來產業培育機制。市科委等部門建立項目經理隊伍,實施項目經理主責的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機制,面向未來產業技術創新與發展需求,支持項目經理團隊構建精準高效、協同聯動的產業政策工具箱,圍繞標志性產品打造、產業鏈保障、重大項目投資、重要平臺建設、重點人才引進、改革舉措等建立重點任務清單,構建以未來產業基金為牽引的產業生態網絡,強化以未來產業集聚區為核心的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十五)加強統籌協調。市科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教委、市國資委、市人才局、市規劃資源局、上海國投公司等部門、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合力推進未來產業培育。探索建立健全沙盒監管制度,加快鼓勵創新、彈性包容的未來產業監管體系改革創新。建立健全未來產業發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接力培育推進機制。
本措施自2025年9月26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30年9月25日。政策措施與其他市級政策有重復的,按照從優、就高、不重復的原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