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久久av少妇亚洲精品,91制片厂色版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免费在线看

關于深化改革創新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東改委發〔2023〕3號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深改委《關于深化改革創新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動“四新”經濟和數字經濟攻堅突破的實施意見》,制定如下措施。

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和視察東營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牢牢把握“四個高”“兩個高于”工作要求,著力深化改革創新,力爭經過3年努力,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20%以上。積極爭創國家智能制造先行區,高水平打造全省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高地。

一、創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機制

1.做強電子信息制造業。加快國瓷材料年產15000噸車規級MLCC用電子陶瓷材料產業化項目、合盛銅業年產5000噸新能源高性能超薄電子銅箔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值環節轉型,全力做強半導體材料、光電子材料、鋰電池材料、電子陶瓷材料等電子信息制造業細分領域。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2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做大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支持勝軟科技、天元信息、廣域科技等龍頭骨干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開展關鍵軟件核心技術攻關。對新入選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競爭力百強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新獲批國家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省認定首版次高端軟件的,每個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3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3.做活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圍繞生產性互聯網服務、生活性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細分領域,納統一批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加強與京東、淘寶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力度,加速培育本地法人電子商務平臺,支持打造直播電商基地,賦能線下市場和商貿領域轉型升級。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15%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

4.做優通信業。支持電信企業加強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智能終端等創新應用,做強電信基礎服務,壯大電信增值業務規模。支持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開展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業務,吸引省內、國內主流內容分發網絡(CDN)企業和互聯網內容資源落戶,原則上按照業務總量的10%,并結合實際成效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補貼。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二、健全產業數字化智慧賦能機制

5.推動工業企業剝離數字經濟板塊。實施工業企業剝離數字經濟板塊成立獨立法人實體專項行動,支持工業企業剝離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信息技術服務等數字板塊業務,注冊成立獨立法人實體,引導推動協作配套的市外知名服務商在我市注冊成立新公司,吸引異地子(分)公司數字經濟業務回流。對新剝離成立的法人實體,給予人才、融資等支持,主營業務收入首次超過2000萬元、1億元的,分別一次性給予不超過100萬元、5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6.鍛造工業互聯網新優勢。高水平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發揮本土企業運營優勢,構建“引進+創新+生態創建”的運營服務模式,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以發放“服務券”的形式,鼓勵符合條件的市內企業購買工業互聯網創新技術和產品。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庫,健全“市級平臺-省級平臺-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國家級‘雙跨’平臺”梯次培養體系,分類分級對標培優,對新認定市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省級綜合排名前十位的平臺、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國家“雙跨”平臺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300萬元、10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7.培育“產業大腦+晨星工廠”新模式。開展“產業大腦”建設試點,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融通發展,構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高效協同的現代產業體系,每個縣區(開發區)建設不少于1個“產業大腦”。開展“晨星工廠”突破行動,對標省級建設標準,培育10家以上技術引領、集成協同、綠色低碳的“晨星工廠”,對新認定省級4級以上(含4級)“晨星工廠”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8.加快“智改數轉”新步伐。組織開展智能化項目診斷,評選10個市級智能制造優秀服務商,開展進園區、進企業集中診斷活動。支持企業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集成,形成生產單元廣泛連接、IT(信息)OT(運營)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充分利用、創新應用高效賦能的先進工廠,對新認定國家級5G全連接工廠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獎勵。支持企業提升自主研發、工藝改進和服務型制造能力,對新認定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獎勵,通過復核且前期未享受省、市級獎勵的給予同等資金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9.建設產數融合集聚地。加快黃河三角洲未來數字智谷、海克斯康賦智中心等載體平臺實施,推進悅來湖數字經濟產業園、利津數據(內容)產業園、河口數字經濟產業園、易數鏈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支持各縣區、開發區高標準升級改造產業園區,每年遴選一批園區申報國家、省數字化轉型試點,對新獲批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類基地(園區)、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工業互聯網園區)的,給予一次性最高不超過300萬元、20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10.勾勒產數融合新路徑。制定制造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聚焦細分領域,“一業一策”制定路線圖。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三年內服務企業數量實現翻番。加速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深層次變革,力爭更多企業達到工業3.0(兩化融合集成提升階段)。大力推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圍繞醫養健康、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科技研發、智慧物流、金融服務等方面,拓展數字技術應用賦能。深入推進農業全鏈條數字化轉型,突出大田種植、設施農業、畜牧水產、制種育種等優勢產業,打造智慧農業應用基地25個以上。深化“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提升黃河口大閘蟹等“黃河口農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人行)

三、建立數字設施支撐能力提升機制

11.實施“網絡能力”提升行動。鞏固國家級“千兆城市”創建成果,統籌5G網絡建設布局,加快建設高質量、大規模獨立組網5G網絡,建成開通5G基站9000個。大力發展第五代超高速光纖網絡,完成寬帶核心網絡向TB(太字節)演進,實現縣級以上城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務樓宇萬兆接入能力全覆蓋,統籌推進全市骨干網、城域網、接入網IPv6升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委網信辦)

12.實施“存儲算力”提升行動。支持勝利油田建設山東油氣開采行業分中心,爭創國家級油氣開采行業工業大數據中心。加快東營市算力中心、中國移動(東營)IDC數據中心等一批新型數據中心建設,積極組織企業申報省級試點數據中心建設,2025年底前全市在用標準機架數突破10000個。推動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鼓勵使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新建大型以上數據中心PUE(電能利用效率)低于1.25。(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大數據中心)

13.實施“感知能力”提升行動。健全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2個以上,支持二級節點建設單位開展標識注冊和解析服務,深化標識應用創新。對納入國家布局并建成運營的二級節點,根據取得的成效,結合上級獎補情況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獎勵。對標識注冊量突破100萬,且標識注冊量、解析量年度綜合排名全市前5位的標識應用企業,給予一次性最高不超過50萬元獎勵。加快物聯網終端部署,面向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安防等領域配置千萬級感知節點。加快智能視頻終端升級,重點公共區域前端感知設備智能化覆蓋率及聯網率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

四、優化數字經濟科技創新機制

14.實施創新主體梯次培育工程。加大數字經濟領域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加快培育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瞪羚”企業。將數字經濟領域擬上市企業納入全市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開展綜合培育服務。對在滬深京及境外主要證券交易所首發上市融資的企業,按規定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15.實施創新平臺能級躍升工程。面向數字經濟領域科技創新需求,圍繞先進半導體、高端工業軟件、未來網絡、虛擬現實等方向,培育市級重點實驗室25家左右,通過“賽馬”“比武”選出行業研發創新龍頭支持培育,爭創省級重點實驗室。(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提升數字經濟發展保障機制

16.健全統籌推進機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統籌協調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邀請國內外前沿智庫機構,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建立數字經濟運行監測機制,定期發布數字經濟運行分析和評估報告。對符合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獎補條件的,統一按“就高不重復”原則獎補,具體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解釋,有效期截止到2025年12月31日。(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委網信辦、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大數據中心,市直有關部門)

17.健全社會協同治理機制。健全社會多元參與、統籌城鄉、有效協同的數字經濟治理新格局。實施新型智慧城市提升行動,到2024年所有縣區達到四星級標準。推進“城市大腦”項目建設,打造一批多跨協同、融合創新典型應用場景。深化省級數字鄉村試點,開展市級數字鄉村示范建設。健全數字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圍繞教育、醫療、就業、社保、文體、養老、救助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場景“擴面”打榜活動,逐步建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惠民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

18.營造良好氛圍。組織開展數字經濟專題培訓,提高各級領導干部數字專業化能力。開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等宣傳教育活動,辦好數字經濟相關主題活動。堅持典型引路,及時總結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模式,加大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社會知曉度和企業參與度。(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大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