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各有關單位:
《山西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5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1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西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實施方案(2022—2025年)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以加快推動交通強國建設山西省試點實施為目標,以調整運輸結構、發展多式聯運為抓手,加快構建我省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提供交通運輸支撐。
(二)工作目標。到2025年,公、鐵、空、水多式聯運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煤炭、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為主,運輸結構顯著優化。全省鐵路貨運量比2020年增長10%左右。我省煤炭主產區大型工礦企業中長距離運輸(運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鐵路運輸比例力爭達到90%。
二、提升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三)完善物流通道體系。加強規劃引領,提高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和建設水平,打造我省4條國家物流運輸通道和2條區域物流運輸通道,形成“三縱三橫”物流通道格局。補齊骨干通道基礎設施短板,繼續挖掘瓦日鐵路、浩吉鐵路、太中銀鐵路、太興鐵路等煤運通道潛能,加快鐵路干線瓶頸路段擴能改造。以“四縱十五橫三十三連”高速公路網為骨干,普通國省道為基礎,形成縱橫交錯、分層推進、高效直達的公路物流通道。重點實施高速公路建設,建成與鄰省對接的33個高速公路出省口,形成縱貫南北、承東啟西、覆蓋全省、通達四鄰的高速公路網絡,打造內暢外聯的物流通道網絡體系。(省交通廳、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人民政府落實。以下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四)加快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緊抓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聯合支持2022-2024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政策機遇,以我省太原、大同2市申報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契機,帶動省內其他區域性中心城市,實現多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發展和各類貨運樞紐聯網補網強鏈。針對山西產業結構,聚焦國家煤炭能源和礦石等大宗物資公轉鐵、公轉水,著力打造銜接順暢、綠色低碳的公鐵海聯運樞紐,進一步促進重點物資高效轉運、綠色發展,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聚焦“一帶一路”合作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打造面向中蒙俄,輻射東盟、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的國際陸路聯運型樞紐,加快補齊國際陸路聯運短板,完善功能布局,提升對外聯通和輻射能力,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聚焦國內國際雙循環和消費升級、民生服務,圍繞太原區域樞紐機場和高鐵網絡建設,著力打造空鐵聯運、陸空聯運型綜合貨運樞紐,強化太原機場航空貨運物流服務功能,促進與高鐵和高等級路網銜接,培育壯大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生鮮冷鏈、跨境電商等高附加值產品陸空聯運市場,積極對接和融入京津冀等周邊區域,加快高端產業要素集聚,努力促進樞紐經濟發展。(省交通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國資委、太原海關、省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三、進一步加快運輸結構調整
(五)推動大宗物資“公轉鐵”。鼓勵工礦企業等實施大宗貨物“公轉鐵”、“散改集”,中長距離運輸時主要采用鐵路運輸,短距離運輸時優先采用封閉式皮帶廊道或新能源車。加快推動鐵路專用線建設,新建或遷建煤炭、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及糧食儲備庫等,原則上要接入鐵路專用線或管道。推動太原、大同、臨汾等無水港與沿海港口深度合作、聯動發展,探索推廣大宗固體廢物公鐵協同聯運模式。(省交通廳、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配合)
四、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組織模式
(六)推動多式聯運市場主體倍增。深入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在中鼎“一核兩網三聯四通”鐵海公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和方略保稅口岸型國際內陸港“一園雙網兩級多維”大宗貨物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的基礎上,支持、推動山西焦煤集團“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打造智能綠色能源物流體系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和山西快成物流“山西太原一點多向輻射網絡型公鐵海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鼓勵更多大型物流企業申報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到2025年,示范工程企業運營線路基本覆蓋我省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陸續引導開通“陽泉-天津-佛山”公鐵海聯運班列,長治市潞城區煤炭公鐵聯運集裝箱班列等,鼓勵鐵路貨運、航空寄遞、貨代企業及平臺型企業等加快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省交通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郵政管理局、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配合)
(七)探索多式聯運“一單制”服務模式。深入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研究,探索應用集裝箱多式聯運運單,推動各類單證電子化,穩步擴大在“一帶一路”運輸貿易中的應用范圍。選擇省內合適的集運站作為場景,以去程焦炭回程鐵礦石作為雙重運輸產品,協同省內物流企業、地方鐵路局、港口、水運企業等,著力實現鐵路35噸敞頂箱“一箱到底”的實際應用。(省交通廳、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八)推進多式聯運裝備標準化。加快鐵路快運、空鐵(公)聯運標準集裝器(板)等物流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加大35噸敞頂箱使用力度,探索建立以45英尺內陸標準箱為載體的內貿多式聯運體系。大力發展鐵路快運,推動冷鏈、危化品、國內郵件快件等專業化聯運發展。積極推動標準化托盤(1200毫米×1000毫米)在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中的應用。加快培育集裝箱、半掛車、托盤等專業化租賃市場。探索在大型鐵路貨場、綜合貨運樞紐拓展海運箱提還箱等功能,提供等同于港口的箱管服務。推動建立跨區域、跨運輸方式的集裝箱循環共用系統,降低空箱調轉比例。(省交通廳、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九)加強技術裝備研發應用。研究適應內陸集裝箱發展的道路自卸卡車等設施設備。鼓勵研發推廣冷鏈、危化品等專用運輸車輛。推動新型模塊化運載工具、快速轉運和智能口岸查驗等設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推進X5型多式聯運專用車在特貨多式聯運方向的應用。選擇省內集運站開展中鐵聯運開發的高效多式聯運(CRMT)系統X5型多式聯運專用車試運行,實現省內甲醇產品及成品油產品的雙重運輸,打造全國特貨多式聯運示范項目。(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省科技廳牽頭,省工信廳、省交通廳、太原海關等配合)
(十)提高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積極推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航空器應用,推動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和站場樞紐規劃建設充換電、加氣等配套設施。在場區短途運輸和固定線路運輸等場景示范應用新能源重型卡車及汽車列車。加快推進樞紐場站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和設施設備改造。(省交通廳、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加大信息資源共享力度。加強鐵路、民航等企業信息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開放列車到發時刻、貨物裝卸等信息。加快推進北斗系統在營運車輛上的應用,推動企業間物流信息交換安全、高效、順暢,提供公正、權威的物流相關公共信息服務,有效促進物流產業鏈各環節信息互通與資源共享,到2025年基本實現運輸全程可監測、可追溯。加強公路運輸方式和鐵路運輸方式的信息共享和業務系統順暢銜接。(省交通廳、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國資委、省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五、營造統一開放市場環境
(十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動多式聯運政務數據安全有序開放。深化鐵路市場化改革,促進鐵路運輸市場主體多元化,規范道路貨運平臺企業經營,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運輸服務市場。(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郵政管理局、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規范重點領域和環節收費。完善鐵路運價靈活調整機制,鼓勵鐵路運輸企業與大型工礦企業等簽訂“量價互保”協議。規范地方鐵路、專用鐵路、鐵路專用線收費,明確線路使用、管理維護、運輸服務等收費規則,進一步降低使用成本。(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十四)切實保障資金投入。積極爭取車購稅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加大對多式聯運發展和運輸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牽頭設立多式聯運產業基金,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管理。鼓勵各市根據實際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通過設立多式聯運產業基金,對多式聯運經營人在建設、通行、運營、創新等多個方面進行政策扶持;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運單/提單+貨物質押/保函/應收賬款等方式增信,支持區域大型物流龍頭企業解決物權屬性問題,減少企業融資難度,提升金融貿易效率,促進行業降本增效。(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廳、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保障重點項目資源。在晉南、晉中、晉北先行培育打造以物流園區為依托的物流中心,依托大同空港物流園區、晉中經濟開發區、侯馬經濟開發區和運城空港開發區等開發區(園區),力爭建設一批綜合實力強、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顯著的省級示范物流園區,積極申建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加大對國家物流樞紐、綜合貨運樞紐、中轉分撥基地、鐵路專用線、封閉式皮帶廊道等項目用地的支持力度,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提高用地復合程度,盤活閑置交通用地資源。對支撐多式聯運發展、運輸結構調整的規劃和重點建設項目,且項目選址、選線、布局符合主體功能區劃、區域、流域、環境保護等規劃或要求的,開辟環評綠色通道,依法依規加快環評審查、審批。(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交通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健全交通運輸綠色發展政策。鼓勵各級各部門出臺支持多種運輸方式協同、提高綜合運輸效率、便利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通行等方面政策。鼓勵創新推廣綠色低碳運輸組織模式,實現減排降碳。在太原、大同創建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的基礎上,支持鼓勵各市建設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交通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加強組織實施。各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發展多式聯運和調整運輸結構作為“十四五”交通運輸領域的重點事項,完善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加強綜合協調和督促指導,強化動態跟蹤和分析評估,督促工礦企業、鐵路企業等落實責任,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省交通廳、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配合)